新闻资讯

泵件缺陷识别与修复

日期:2025/6/4 8:45:22 访问:11 作者:

1. 多元缺陷检测技术组合应用

荧光渗透法查表面缺陷:对不锈钢泵壳、铝合金叶轮等非铁金属件,可采用荧光渗透检测(PT):

① 喷涂渗透剂(含荧光染料)5~10 分钟,渗透剂粘度需控制在 2~5mm²/s(粘度过高易残留);

② 用 40℃温水(压力 0.3MPa)冲洗表面,避免水痕掩盖缺陷;

③ 干燥后喷涂显像剂,在紫外线(365nm 波长)下观察,发丝级裂纹(≥0.05mm)会显亮黄绿色荧光。

超声波探伤查内部缩松:针对厚壁泵件(如高压泵壳,壁厚>50mm),采用 2.5MHz 探头,以水为耦合剂,探测速度控制在 100mm/s 以内,发现≥φ2mm 的内部缺陷时,需标记缺陷深度(距表面>1/3 壁厚时修复难度大,建议报废)。

2. 分材质精准补焊工艺

铸铁件(灰铁 / 球铁)修复:

小砂眼(直径≤3mm):用 Z308 纯镍焊条(直径 3.2mm),焊接电流 90~110A,采用 “点焊 + 快速冷却” 法,每焊 2~3mm 停 10 秒,避免母材过热导致石墨化不良。

裂纹修复:沿裂纹开 U 型坡口(深度≥裂纹长度的 2/3),焊前用氧乙炔焰预热至 200℃(测温枪监测),分 3 层施焊(首层镍基焊条,中间层低碳钢焊条,表层镍基焊条),焊后随炉缓冷至室温,防止白口组织产生。

不锈钢件(304/316)补焊:优先选用 TIG 焊(氩弧焊),焊丝牌号与母材一致(如 304 用 ER308L),氩气纯度≥99.99%,电流 80~100A,焊枪角度与母材成 75°,避免垂直导致气孔。焊后用酸洗膏(配比:盐酸 20%+ 硝酸 5%+ 水 75%)擦拭表面,去除氧化皮。

高铬铸铁(Cr26)耐磨件修复:缺陷深度>5mm 时,需先用砂轮打磨至金属光泽,预热至 300℃(红外测温仪监控),采用 D707 碳化钨焊条(直径 4.0mm),电流 140~160A,沿缺陷边缘向中心堆焊,每层厚度≤4mm,焊后立即放入 600℃保温箱缓冷 2 小时,防止马氏体脆化。

3. 特殊部位修复禁忌与替代方案

叶轮轴孔缺陷处理:若轴孔出现缩孔(直径偏差>0.1mm),严禁直接补焊后扩孔!需采用 “镶套法”:将轴孔镗大 2~3mm,过盈配合压入同材质衬套(过盈量 0.02~0.05mm),再精镗至设计尺寸,避免焊接应力导致叶轮变形。

薄壁件(壁厚<5mm)砂眼修复:采用 “钎焊 + 密封剂” 组合工艺:先用银基钎料(如 BAg72Cu)填补砂眼(加热温度 700~800℃),冷却后涂抹液态密封胶(如乐泰 5900),固化 24 小时后水压测试(压力为工作压力 1.5 倍),泄漏率≤5ml/min 为合格。

4. 修复后质量闭环管控

所有补焊后的泵件需重新进行 “三检”:

① 目视检查:表面粗糙度≤Ra12.5μm,焊缝高度≤母材厚度 1/3;

② 尺寸复测:关键尺寸(如叶轮外径、泵壳密封腔内径)公差控制在 ±0.05mm 内;

③ 性能复验:离心泵修复后需做流量 - 扬程测试,效率下降不得超过设计值的 3%。

重要部件(如核电用泵壳)修复后需进行 100% 射线探伤(RT),Ⅱ 级以上缺陷需二次修复,三次修复未通过则直接判定报废,避免隐性风险。